Quantcast
Channel: 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

幸福人生的可能缺憾(海倫‧菲利普斯《荒謬生活的可能解答》推薦序),by 伍軒宏

$
0
0


幸福人生的可能缺憾
海倫‧菲利普斯《荒謬生活的可能解答》推薦序


伍軒宏



     在普遍幸福的已開發國家,作家如果沒有苦難可寫,就只能呈現快樂人生。或其中的小小缺憾。

     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,過去近30年來,歐美國家享受長期繁榮與成長。除了愛滋病、零星恐攻,以及因為錢太多造成的金融危機之外,人們享受普遍的幸福,沈浸在消費的歡樂之中。如果說一定要挑出民眾的煩惱,那就是移民與全球化問題,而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,是部分民眾選擇解決此問題的途徑。即使如此,整體而言,已開發的歐美國家民眾,還是過著有史以來最美滿的生活。

     然而,人們卻感覺「普遍幸福卻還是不夠的」。他們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這麼感覺?跟身陷苦難地區的人民相比,他們的日子已經超優,是不是要求太多了?這時候,深有同感的學者提出理論,主張即使過著幸福的人生,你還是可以不快樂,而且幸福的人有權利不快樂。

     海倫‧菲利普斯(Helen Phillips)的短篇小說集《荒謬生活的可能解答》(Some Possible Solutions)似乎意在解析當代歐美社會的普遍幸福,及其弔詭。故事裡的人物過著平穩、相對富足的日子。但是,這種「無與倫比的幸福感」也許太滿足了一點,總覺得哪裡有點怪怪的?或許有一天,幸福拼圖之中的某一小塊,會突然變色,或消失。

相似的幸福

     托爾斯泰經典小說《安娜‧卡列尼娜》著名首句曾說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」。海倫‧菲利普斯把「幸福」放在顯微鏡下,探索幸福家庭如何「相似」,到了令人焦慮的地步。相似到可以互換?她的故事場景,讓人想起經典的美國中產階級郊區生活,但她的世界不是郊區,沒有草坪。我們看到幸福家庭的一致性、同質性,看到個體性的消失、獨特個人被日常抹平。作者在看來完全正常的家庭場景,放進異質或科幻元素,推擠出幸福生活的暗點:她用「分身」、「合體」等奇幻文學常見設定,探討身分互換的可能。如果大家都那麼幸福,那麼相似,日常生活周邊的人物(姊妹、鄰居),都有可能替代你,抹去你存在的理由。    
...繼續閱讀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

Trending Articles